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的話,請不吝惜按下上方的讚 你的支持,是我們繼續寫作的動力!
1.我不在意外形啊?為什麼我要減肥??<肥胖對健康的壞處>
(圖片來源:https://www.cartoonstock.com)
不是說肥胖的人身體一定不健康,但是肥胖的族群對一些疾病相對有較高的患病風險。
例如在2002有份研究,
找來6000個沒有心臟病史的人,持續追蹤14年。
最後共有496人罹患心臟衰竭(8.4%)
而肥胖者(obese:BMI≥30 kg/m2)的患病風險是非肥胖者的將近兩倍。
調整其他例如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等的影響因子後得到,
BMI每增加1 kg/m2,男性會增加5%、女性增加7%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
原文"After adjusting for established risk factors (eg, hypertension, coronary disease, diabetes,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the risk of heart failure increased 5 percent in men and 7 percent in women for eachincrement of 1 kg/m2 in BMI."
其他還有例如:
血脂肪異常
睡眠呼吸中止症
高血壓
糖尿病
代謝症候群......等等
所以說,為了健康著想,過重的人可能要考慮減肥了!
2.肥胖的定義?
BMI(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 體重(公斤) / 身高2(公尺2)
這我想大家應該都很熟悉
根據BMI所制定出的肥胖標準如下:
(表格來源:健身卡波)
(依據人種的不同,台灣的標準有稍作調整。)
但是...!!
你會說這位BMI27.5的猛男胖嗎?
Sergi constance, 185cm, 94kg, BMI=27.5 (圖片來源:http://goo.gl/mOfWcD)
應該不會吧
BMI 減肥前:26.8kg/m2 ; 減肥後:19.4kg/m2 (圖片來源:http://goo.gl/lWps1E)
(女孩減肥前與上面的猛男兩BMI差不多)
而這位超勵志的女孩減肥前的樣子,我想應該就會符合大多數人對於肥胖的印象了
因為骨骼、肌肉、脂肪、臟器、血液等等都構成我們體重的一部分,
同樣的體重,肌肉多還是脂肪多可能可以形成截然不同的外型。
所以對於想要減肥的人來說,體重只能當作一部分的參考,更要關心的是我們的身體組成
3.好好測量自己的身體尺寸
(圖片來源:http://goo.gl/Wz4N1B)
前面已經提到,體重無法完全反映身形。
我認為記錄身形比較客觀的方式,是透過照相及皮尺測量。
雖然不必像上圖一樣這麼詳細XD 但我建議可以測:
身高、體重、體脂率、三圍、(大腿圍、上手臂圍)
(註:體脂雖然也是一個很具有參考價值的數據,
但很可惜的是,影響體脂的因素變異很大,不同機器測量也會有誤差,
要量的話建議固定時間,例如早上吃飯前)
4.或許,你根本沒有你想的那麼胖?
(圖片來源:http://goo.gl/ifSuXL)
註:在精神科裡,有種心理疾病稱作,身體畸形疾患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患者會過度關注自己的外表,並對自身可能是很小甚至根本不存在的缺陷過度放大,而感到沮喪不安
如果你的目標是向心目中的女神看齊,想追求更美好的自己是件好事,但是....
我們看到那些完美的照片很可能都是經過後製的......
(圖片來源:http://goo.gl/RMFqtm )
5.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為自己設立一個合理的目標吧!
(左圖來源:anna victoria )( Candice Swanepoel)
喜歡美麗的事物是天性,但美麗的事物有很多樣貌。
受限於許多先天因素(例如身高、腿長、腳直不直等等)
我們沒有辦法成為一個OOO(請自行填入你的女神名),
但是我們可以be better versions of ourselves !
6.不是只有吃多動少才會導致肥胖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http://goo.gl/E4iB3M)
很多媒體都將肥胖給污名化,甚至直接將他們冠上好吃懶做的標籤。
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
許多人的肥胖是由先天與後天的多重因素交互影響造成。
某一些藥物,例如:抗精神病、抗癲癇、抗憂鬱症、糖尿病用藥等等,都有可能導致肥胖。
有些疾病,例如:下視丘功能異常、甲狀腺功能低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特定感染疾病等等
甚至是環境因素,例如唾手可得的過度加工食品、
人體的生理運作很複雜,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機轉。
一味把發胖的理由推給多吃少動實在太過武斷。
7.原來我平常都不小心吃進了這麼多......<自我審視>
(圖片來源:http://goo.gl/lnmVwA)
近年來的研究趨勢指出,肥胖和過度加工的食品有強烈關聯。
特別是那些精緻糖類。
(圖片來源:http://goo.gl/F4Nmoj)
我們常常不知不覺就吃下了比我們認為還多的糖
(註:媒體喜歡用好計算的方糖計量,但事實上,大多數的飲料店添加的是果糖糖漿或是蔗糖。
不同的糖之間對身體的影響是有差異的。以後會再詳細介紹。)
8.提醒:請千萬不要吃來路不明的減肥藥!
(圖片來源:http://www.modernfamilyideas.com/health/drugs)
"看到驚人的減肥前後對照圖很心動嗎?
只要一個月,保證8公斤!
不必挨餓!排毒!促進代謝!私!"
你,真的相信嗎?
每次看到一堆人在減肥藥物的廣告下面留言都會覺得很驚恐
你敢吃那些成分不明、機轉不明、價格不公開、來歷不明的藥嗎?
我很能明白大家渴望瘦身的心,
但還是奉勸大家,不要拿自己的健康做賭注!!
9.最後想告訴大家:減肥是個目標,請享受過程帶來的好處!!
(圖片來源:健身卡波)
更多關於健身、減肥等相關新知,請繼續鎖定我們的網誌/粉絲專頁
----------------------------------------------------分隔線------------------------------------
About the author
大頭仔。現就讀醫學院。路障ING。愛運動的吃貨。
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些我有興趣的主題^.<
(所以除了健身外可能有時候也會穿插一些敗家文啦哈哈哈XDDDD)
輸入減肥或是健身的關鍵字,我們可以看到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教學。但在現今資訊流通飛快,各種相互拷貝甚至是加以篡改,無從考證來源的假消息卻常常夾雜在其中,真假難辨。雖然不敢說我寫出的內容都是百分百正確,但是經由實證與批判思考,我想或許會更接近現今科學給予我們的方向。
因此,如果對內容有不同見解,非常歡迎一起來討論。越辨越明的真理,都是大家所樂見的=)
以上內容是作者一字一句辛苦打出來的,轉載請務必標明出處
內容如有謬誤或是版權相關問題,請不吝惜來信告知/討論=)
健身卡波 Fitness Couple
一併推廣你的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