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的話,請不吝惜按下上方的讚 你的支持,是我們繼續寫作的動力!
前言
本篇文章內容主要是翻譯自David G. Behm等人在2015年所發表的回顧性論文,經過整理,並加入其他參考資料統整而成。
論文的資料如下:
本篇論文的作者們整理了1989-2014年間出版的英文論文,研究不同伸展方法( 靜態伸展StaticStretching, 動態伸展Dynamic Stretching, and/or 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對於運動表現,關節活動度的立即影響,以及受傷率的改變,重新整理數據,以提供我們現行科學證據對伸展運動的看法,以及未來可以繼續研究的方向。
------------------------------------------------分隔線-----------------------------------------
注意!!本篇討論的皆為運動前拉筋的效果!長期拉筋的影響在此不討論!
以下將
靜態伸展Static Stretching簡稱為SS
動態伸展Dynamic Stretching簡稱為DS
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簡稱為PNF(註1)
閱讀建議:以下整理各個實驗的數據,可能會比較繁瑣一點,可直接閱讀結論及重點==>都有用底色標注
-----------------------------------------------分隔線-----------------------------------------
------------------------------------------------分隔線-----------------------------------------
一、運動前拉筋能避免運動傷害嗎?
作者蒐集12份研究,其中8份顯示可降低運動傷害,另外4份則否。
依研究方式的不同分類探討:
(其中因為DS沒有數據研究,故無法討論=>僅討論SS和PNF)
(因篩選條件的不同及對數據要求的不同,並不是12份研究中的數據皆列入以下討論)
1.將實驗組分為耐力競賽和衝刺型的競賽。
結果顯示,五組耐力型的競賽中有兩組的受傷率下降,而六組衝刺型中則有五組下降。
==>作者推論,運動前伸展,可能會有助於衝刺型運動的傷害防治
2.將實驗組分為研究拉筋肌群(specific injury)的受傷率&拉筋後所有肌群(all-cause)的受傷率
8組研究拉筋後所有肌群的受傷率中,只有2組顯示下降,
而拉筋肌群的受傷率,計算數據結果得到,可以降低54%。
==>拉筋似乎對該肌群的傷害防治較有顯著功效
3.拉筋時間長短
≤5 min ,5組中有2組的受傷率下降
>5 min ,6六組中有5組下降
==>較長的拉筋時間似乎較能降低受傷機率
==>看了以上的數據,我們能會想下結論說,運動前拉筋有助於避免傷害,但等等~~!
作者還有話要說:
1.選取的實驗中大多於拉筋後3~5分鐘就測驗,但是事實上呢,許多競賽卻是在拉筋後至少十分鐘才開始比賽。也就是說,拉筋後的測驗時間,很有可能會影響實驗結果。例如在 Fowles et al. 2000; Power et al. 2004這篇論文的實驗測試時間就是大於10分鐘,結果顯示運動表現的變化量很微小。 因此,未來或許可以多朝>10分鐘的方向多加研究。
2.蒐集到的各個實驗中,每一個的研究方式、強度、拉筋時間與方法都不同,因此在比較上是有困難的
3.運動傷害的發生往往跟多重因素相關,包含運動的類型、運動員的體能狀態、甚至是運動時的突發狀況,這些因素很多是在拉筋所能影響的範圍之外。因此,儘管由整理的結果看來,拉筋看似可能可以降低運動傷害,但是實際上,受限於實驗設計,我們沒有辦法確認傷害率的下降和運動前的拉筋有直接關聯。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運動前拉筋並不會提升受傷機率。
說了這麼多,回到正題,
運動前拉筋能避免運動傷害嗎?作者給我們的答案是:不能肯定!!
------------------------------------------------分隔線-----------------------------------------
二、SS, DS, and PNF 對關節活動度的影響
三者都可以增加被動關節活動度(持續的時間約<30 min)。 但是這三者之種何者效果最好目前沒有定論。
------------------------------------------------分隔線-----------------------------------------
拉筋後的立即影響(Acute effects of muscle stretching)
ㄧ 、靜態伸展(static stretching)
這是我們最普遍認知的伸展方式。儘管早期的研究,少有SS會對運動造成負面影響(negative performance)的結果,但是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研究指出,SS會對運動表現造成負面影響。
在這裡作者整理125份論文數據,其中測試內容包含鉛直跳高、1RM臥推、最大自主收縮(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 )等,分析數據後,結果顯示拉筋完後的運動表現減少了 3.7%。
什麼叫做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量效關係(註2)?
作者以伸展的時間長短,將實驗組別分為伸展時間≥60 s以及<60s,統計運動表現變化量分別為:
1.伸展時間 <60s : – 1.1%
2.伸展時間 ≥60s :–4.6%
==>伸展時間 ≥60 s時,比時間較短者(<60s)更易降低運動表現 (Behm and Chaouachi 2011; Kay and Blazevich 2012).
這種隨著伸展時間越長,運動表現的下降量就越多的關係,就被稱為 量效關係Dose–response effect
儘管長時間的拉筋對運動表現影響只有不到5%,聽起來似乎很少,但事實上,如果是在專業競賽,例如跳高、丟執鉛餅等,也很有可能影響比賽成績,所以不能不列入考慮。
量效關係Dose–response effect 對不同運動類型的影響
1.power–speed(例如跳躍、衝刺、投擲)(-1.3% )
<60 s ,-0.15%
≥60 s,- 2.6%
2.strength-based tasks (例如最大自主收縮,1RM) (–4.8%)
<60 s ,-2.8%
≥60 s,- 5.1%
由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發現,靜態拉筋對這兩種運動種類皆有Dose–response effect,且對strength-based的運動影響較大。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strength-based 的運動 (5.1 ± 4.6 min) 平均拉筋時間比 power–speed-based 的時間長 (1.5 ± 1.6 min),可能也是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
SS對不同肌肉收縮類型的影響以及其Dose–response effect
SS對不同肌肉收縮類型:
1.向心 (concentric)收縮 力量 (–4.4%)
2.離心 (eccentric)收縮力量 (–4.2%)
3.等長 (isometric)收縮力量 (–6.3%)
==>拉筋對等長收縮力量的減少影響較大
量效關係dose-dependent effect的探討
1.向心 ( concentric) 收縮(<60 s, –1.5%; ≥60 s, –4.8%)
2.等長 (isometric )收縮(<60 s, –4.5%; ≥60 s, –6.8%)
3.離心 (eccentric)只探討伸展時間 ≥60 s ( –4.2%),因此無法探討。
==>向心及等長收縮都有量效關係dose-dependent effect
因為大部份的肌肉扭傷發生於肌肉離心收縮時 (Orchard et al. 1997),但作者只蒐集到9篇研究離心收縮與拉筋的相關論文,且都是探討時間≥60 s,因此較短的拉筋時間、與離心收縮的研究是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SS 對於不同肌群的影響
不同肌群的力量皆有減少的現象:
knee extensors –3.7%, knee flexors –6.3%, and plantar flexors –5.6%,且 仍具有dose- dependent effect 。
------------------------------------------------分隔線-----------------------------------------
二、動態伸展(Dynamic stretching)
相較於靜態拉筋或是PNF拉筋法,近年來動態拉筋的重要性逐漸被大家重視。DS被認為優於SS的原因有以下:
1.動態伸展的動作常和接下來的運動相關(Behm and Sale 1993) )
2.動態伸展可以提高核心溫度 ,因於增加神經傳導速度, 肌肉順應性,酵素循環,加速能量的產生(Fletcher and Jones 2004)
3. 有增加中樞神經驅動( central drive)的傾向 (Bishop 2003)
DS 對不同運動類型的影響
作者綜合48份研究,80份實驗結果計算得到 ,DS可以增加1.3%的運動表現量。
但在這其中,約有一半的實驗結果變化量很微小,另外有6份研究顯示DS會對運動表現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我們也無法肯定DS一定可以增加運動表現量。
DS 有量效關係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嗎?無法肯定!
在Behm and Chaouachi (2011) 的論文中,在拉筋時間>90 秒時有較佳的運動表現 (>90 秒,7.3% ± 5.3% ,<90 秒 0.5% ± 2.3%) ;
但是也有許多研究結果顯示,時間長短並不會造成顯著差異,例如拉筋時間為10分鐘 (Needham et al. 2009)、15分鐘 (Zourdos et al. 2012) 、動作重複180次 (Herda et al. 2008);
或是較短的拉筋時間,例如45秒(Beedle et al. 2008), 60 秒 (Samuel et al. 2008)等等。
又因為其餘大部份的論文研究沒有特定說明拉筋的時間長短,而只是形容拉筋的方式、組數及重複次數等,所以很難以拉筋的時間長短將其分類探討。 故以目前的研究,難以判定DS是否具 量效關係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
DS 對不同運動類型的影響
文中於對power–speed或是strength-based tasks無詳細描述改變數據,僅提到變化量小(small weighted changes)
但作者有整理出詳細的類目:
1.跳躍表現:+2.1%(34個實驗數據)
2.跑步、衝刺、敏捷度:+1.4%(17個實驗數據)
3.大腿推蹬(leg press):-0.23%(4個實驗數據)
==>可能是因為DS的速度和大腿推蹬的速度差異較大,而造成負面影響。作者推論,如果DS的動作和接下來的運動相似度較高,較可能提高運動表現
DS 對於不同肌肉收縮形式的影響
向心(concentric)收縮:只蒐集到11個實驗結果 ; 離心(eccentric)收縮: 只有3個實驗數據結果,
==>因為實驗數據有限,且數據間的變異度太大,故難以下結論。
不同頻率的DS對運動表現的影響
許多實驗結果綜合可以得到,DS的頻率較高時,運動的表現有增加的趨勢。
例如根據Fletcher (2010) 的研究指出,DS(lag swings)的頻率在每分鐘100次 時,在跳躍的表現(+6.7%–9.1%)較 DS為每分鐘50次( 3.6%) 有顯著差異。
但是實際上,不同實驗間仍存在差異性,因此,我們仍無法下ㄧ個肯定的結論。
------------------------------------------------分隔線-----------------------------------------
三、PNF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
在PNF收縮技巧中最常用的兩種為:
1.The CR(contract relax ) method = 靜態伸展(SS) ->等長收縮->靜態伸展目標肌肉
2.the CRAC( contract relax agonist contrac) method =靜態收伸展(SS)->等長收縮->拮抗肌收縮
作者搜集到14篇關於PNF的研究中,只有3篇關於 CRAC,11篇和CR有關,故因受限於實驗數據,本篇只探討CR method。
儘管PNF可以有效增加ROM,但運動員競賽前卻很使用,原因可能如下:
1.需要同伴幫忙
2.過程可能會感到不舒服甚至是疼痛
3.肌肉在高度伸展時收縮可能提高肌肉受傷機率 (Butterfield and Herzog 2006) 因而使肌肉受傷 (Beaulieu 1981)
PNF有量效關係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嗎?
現階段因為實驗數據太少無法證實。
另外,
在搜集的實驗中,SS階段平均時間為2.5 ± 2.9 分鐘,根據我們前面的推論,PNF對運動表現所造成的效應可能會類似於SS(≥60 s)。而在11項研究中,有9個同時將PNF與SS比較,因而消去因為不同實驗組別,SS時間不同所造成的干擾,可以直接比較PNF與SS的影響。
==>分析11項研究數據顯示,SS (–2.3%) 對動運的負面影響比PNF (–6.4%)小一些。
PNF對不同運動類型的影響
1.power-speed(–1.6%)
在三篇研究中,只有一項測跳躍高度的數據有顯著減少(–5.1%) (Bradley et al. 2007) ,而且,這個差異在拉筋完後15分鐘後就觀察不到了。其實二者皆無觀察到差別。
就現有的數據加權計算,PNF對於跳躍表現有微小影響(–1.6%) 。
2.stength-based(–5.5%)
根據現有的19項實驗數據,只有3項顯示顯著減少。加權計算得到(–5.5%) 的結果。
==>PNF可能對stength-based的運動較有影響
Effect of PNF on different contraction types
1.向心收縮(concentric) 的力量:11個實驗顯示 (–2.1%)
2.等長收縮 (isometric)的力量:8個實驗結果顯示 (–8.3%)
3.離心收縮(eccentric):目前尚無研究
-----------------------------------------------分隔線-----------------------------------------
拉筋導致力量降低的可能機轉
文中提到的機轉共有四個,但是因為就目前為止尚無定論,而且並非譯者想要探討的重點,因此只列出標題供大家參考
1.肌腱僵硬程度的改變以及肌肉''力量-長度關係(force–length relationship )''的改變
2.拉筋導致肌肉收縮疲勞或是受傷
3.機電耦合(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的減少
4.中樞神經驅動central (efferent) drive 減少
-----------------------------------------------分隔線----------------------------------------
小結
這裏簡單幫大家綜合比較:
1.SS和PNF對strength-based(例如最大自主收縮,1RM)造成的影響
都比power–speed tasks(例如跳躍、衝刺、投擲)大
(strength-based: SS-4.8% , PNF -5.5%)
(power–speed: SS-1.3% ,PNF-1.6%)
( 因DS無切確數據故不討論)
2.三種伸展方式中,只有DS可能可以幫助運動表現(前提是DS和接下來的運動動作相似)
-----------------------------------------------分隔線----------------------------------------
耶感謝辛苦閱讀的你滑到這裏~
這個paper大多在整理以往關於拉筋的相關數據,所以其實真的有點無聊XD
而關於拉筋這個主題其實很廣泛,還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內容。
希望在未來有機會能陸陸續續大家分享^___^
-----------------------------------------------分隔線----------------------------------------
註1: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
是利用人體神經生理的反射而達到肌肉放鬆的一種拉筋術。
詳細內容未來會再整理成一篇單獨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註2: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量效關係
查到此一名詞的網站多與藥理探討劑量或是化學物質暴露等有關,翻譯成''劑量反應關係‘’,但是譯者認為在此比較沒那麼貼切,因此採用另一翻譯版本-量效關係。
-----------------------------------------------分隔線----------------------------------------
About the author
大頭仔。
現就讀醫學院。路障ING。愛運動的吃貨。
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些我有興趣的主題^.<
(所以除了健身外可能有時候也會穿插一些敗家文啦哈哈哈XDDDD)
輸入減肥或是健身的關鍵字,我們可以看到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教學。但在現今資訊流通飛快,各種相互拷貝甚至是加以篡改,無從考證來源的假消息卻常常夾雜在其中,真假難辨。雖然不敢說我寫出的內容都是百分百正確,但是經由實證與批判思考,我想或許會更接近現今科學給予我們的方向。
因此,如果對內容有不同見解,非常歡迎一起來討論。越辨越明的真理,都是大家所樂見的=)
以上內容是作者一字一句辛苦打出來的,轉載請務必標明出處
內容如有謬誤或是版權相關問題,請不吝惜來信告知/討論=)
健身卡波 Fitness Couple
一併推廣你的粉絲專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