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的話,請不吝惜按下上方的讚  你的支持,是我們繼續寫作的動力!

 

下篇》在這
 
       很多健身朋友做完多關節大動作(e.g. 引體向上、臥推)之後

一定要再加幾組單關節小動作(e.g. 二頭肌彎舉、三頭肌伸展)去加強小肌群

因為他們認為多關節的大動作對於小肌肉的刺激度不夠,

無法促進小肌群成長。 
 
 

不過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多關節動作無法讓小肌群成長嗎?

 

我們先來看看2015年Paulo Gentil的研究

這份研究的目的是探討滑輪下拉二頭肌彎舉

圖片122222.png
(圖片來源:http://workoutlabs.com/)

哪一個長二頭肌的效果比較好?


 
實驗:

讓兩群人做不一樣的動作然後10週後驗收二頭肌(註4)成長:
 
A組(多關節):滑輪下拉 3組,每週兩次
B組(單關節):二頭彎舉 3組,每週兩次

 

結果:

10週後兩組肌肉跟力量成長都差不多! 如下圖

今日.png

相同組數下,滑輪下拉跟二頭肌彎舉可以有一樣的二頭肌成長效應

看來我們不能隨便小看多關節動作對於小肌肉的影響呢!

 

 

27634749-Male-muscular-shirtless-bodybuilder-thinking-scratching-head-with-finger-Stock-Photo.jpg
(圖片來源:http://www.123rf.com/)

既然滑輪下拉跟二頭肌彎舉可以長出一樣多的二頭肌

那麼,滑輪下拉後再加幾組二頭肌,會不會有不錯的加成效果呢?

健身房很多人這樣練。

 

幸運地,這個關於這個問題也有人做實驗,

以下是2013年Paulo Gentil的研究

這份研究的目的是探討滑輪下拉 vs. 滑輪下拉+二頭肌彎舉

看看後者長二頭肌的效果是否真的比較好?

 

實驗:

讓兩群人做不一樣的動作然後10週後驗收二頭肌成長:
 
A組(多關節):        滑輪下拉 3組,                    每週兩次
B組(多+單關節):  滑輪下拉 3組+ 二頭彎 3組,每週兩次

 

結果:

10週後兩組肌肉跟力量(註1)成長都沒有顯著差異! 如下圖

明日.png

看來練完幾組滑輪下拉或引體向上後,再加一些二頭肌效果是不太明顯呢!

而且,上面實驗的B組受試者一次只練6組,

我更不能想像健身房的Bro練了十幾組背後又再加七、八組的二頭肌那個效果會有多卓越,

會不會反而練過頭呢?

 

 

我們來討論一下:

你可能會問「不是說訓練量越多越好嗎?」

的確,通常訓練量比較多能夠帶來更多的肌肥大,

但,這個效應是有天花板的!

我舉兩個研究:

製.png

上面是Mathias Wernbom 2007年的統合分析

image-28.png

上面是Greg NuckolsJames Kreiger 2010年的統合分析(註2)做出來的 ,

這兩個研究都顯示訓練量增加→肌肥大增加,這個現象有上限,

超過這個天花板(大約是4~7組)可能不會為你帶來好處(註3),

反而有可能帶來反效果,

例如:相同的肌肥大效應,但疲勞卻較多,甚至是減損肌肥大效應

 

所以我要提醒各位健友,到健身房練完多關節動作後,

如果你還要繼續練單關節小動作,

這種練法我不是說不可以或很爛,

只是有一些眉眉角角如果有注意到,你可以訓練得更有效率,

這也是我會什麼會在先前文章中排胸+二頭肌這種課表。

 

最後,再次提醒各位,我不是說科學研究就是絕對,也不是說你只能這樣練,

最重要的是安排一個快樂的,以及能幫你達到目標的課表!

7335dc2c14f1251b99317a7e8213def8.jpg
(圖片來源: https://www.pinterest.com/ )

 

 

(其實關於這個話題我腦袋裡還有很多東西,但是我發現一次打太多反而迴響小或是讀者吃不消,

所以剩下的我們下次見吧!)

 

註1:2013年Paulo Gentil的這篇研究中,多加單最後力量成長多了 2.35%,雖然統計上沒意義,但實際上可能有。不過考慮到兩組的肌肉量成長幾乎一模一樣再加上測量力量的儀器很類似二頭肌彎舉,所以力量進步的來源應該不是來自肌肉的增長,而是因為B組多練了3組二頭肌彎舉,神經適應了這個動作

註2: Greg Nuckols是一位運動科學家與哲學家,在健力三項也有突出成績,他J. Kreiger 2010年的統合分析做出來的圖表包含55筆資料,其中有一半左右的資料來自股四頭肌的肌肥大,但這個圖表有一個缺點:它只前6組的數據是來自真實世界,後7~10組是用電腦估算的。

註3:不一定每個人超過4~7組就一定有回彈效應,每個人的先天、後天條件都有所不同,但無論如何科學研究的確是一項反映大眾化平均值相當好的工具,更深入請見這裡──有關增肌訓練的迷思

註4:事實上研究者測量的是上臂屈肌(elbow flexor),包含了肱二頭肌、肱肌、肱桡肌等等,但是為了方便講解,我把它們不正確簡化成二頭肌

 

 

參考資料:

如文中連結所附

 

-------------------------------------------------------------------------------------------------

 

       阿屁不是什麼健身產業的大人物,也沒有任何關於健身產業的執照,說的話也不一定正確,
但是阿屁喜歡閱讀一些運動科學的文章,憑著對此的熱愛以及淺薄的醫學背景,
似乎比起一般人有更多能力吸收這方面的知識。

       在這裡我為大家整理我所學習到的東西,希望在運動知識不發達的台灣,為大家帶來更多可閱讀的新知。

       台灣島上每個人都過著忙碌的生活,即便對運動有興趣也很難拿出心力去搜尋運動背後的科學知識,
更遑論大部分的新知都寫在落落長的英文期刊中。

        因此,我希望用我一個人的一些時間,能讓大家用相對少量的時間、用熟悉的文字,輕鬆的獲取這些知識

 

 

文章是作者一字一字辛苦打出來的,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內容如有謬誤或智慧財產權上的問題,請不吝來信告知

 

健身卡波 Fitness Couple

一併推廣你的粉絲專頁

 

arrow
arrow

    阿屁&大頭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